《拟行路难》教学设计 
教学目标: 
1.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。 
2.理清诗歌脉络,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产生原因。 
3.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,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。 
教学重难点: 
重点: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产生原因。 
难点: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,理解诗人之“愁”,探究诗人之“志”。 
教学方法: 
教法:问题引导法、点拨法、合作探究法 
学法:圈点批注法、朗读法、小组讨论法 
教学课时:一课时 
教学过程 
 
 
一、新课导入 
1.与学生交流话题“寒门贵子” 
(网络上有一篇帖子《寒门再难出贵子》,曾引发网友热议。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冠军刘媛媛《寒门贵子》也备受关注,当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,你是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,还是自甘沉沦?鲍照身处“寒门”,他当如何呢?) 
2.板书课题 
3.解题质疑 
《行路难》是乐府杂曲,本为汉代民间歌谣,主旨是“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”,其辞以悲愤为主,其调多悲凉之音。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,创制新词,流行一时。 
拟,摹仿。后世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“代”或“拟”字。 
鲍照共创作《拟行路难》十八首,用以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,寄寓悲愤。 
二、品读鉴赏 
(一)整体感知 
1.一读诗歌,读准字音节奏。(自由朗读) 
 2.再读诗歌,读懂诗歌大意。 
要求:借助注释,疏通文意。 
 3.三读诗歌,找出诗歌诗眼 
思考:诗歌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? 
预设:愁。 
(二)品味愁情 
1.诗歌哪些诗句表达的愁绪最浓重? 
1)出示学习任务 
2)学生自主学习 
3)学生展示自学情况 
4)交流点拨 
  预设: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。(5、6句) 
心非木石岂无感?吞声踟躅不敢言。(7、8句) 
2.这几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态? 
1)出示学习任务 
2)同桌互助学习 
3)精讲点评 
预设:5、6句写出了作者的渴望:渴望从惆怅中求得解脱,在烦扰中获得宽慰。 
7、8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:“岂无感”越是激昂,“不敢言”的痛苦就越是深沉。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,将诗人的矛盾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
3.	诗人缘何而愁? 
1)出示学习任务 
2)小组交流学习 
3)展示交流情况 
4)精讲点拨   
预设:愁的内容——泻水置平地,各自东西南北流(“命”——门第决定人生) 
运用了比兴手法,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,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。 
 |